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前的一場硬仗,也是當前開展鄉村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。近年來,西夏區先后涌現了一批全國農村人居環境示范村、美麗鄉村示范村、生態文化村等重點特色村落。西夏區的治理良方究竟是什么?如何推進人居環境治理的再提升?今天讓我們實地解讀一下。
西夏區興涇鎮十里鋪村,街道條條干凈,家家門前整潔。禹建軍是村里的一名街巷長,每天他都要反復對責任片區進行巡檢巡查。“主要是怕他們收拾不干凈,我的主要任務是監督督促,哪塊不干凈,進行拍照取證,發到微信群里,通知他們過來再清掃,半個小時后我再進行復查,看收拾干凈了沒有。”西夏區興涇鎮十里鋪村巷長禹建軍說。
借鑒浙江“千萬工程”經驗,西夏區構建了“縣區負總責、鎮街具體抓、村民齊參與”的工作格局。十里鋪村有十二條街巷,設置了十二名街巷長,他們為301戶村民生活區域的環境衛生負起了責任。在推行街巷長管理的同時,西夏區還借助智慧城市管理系統,將19個行政村劃分為133個網格單元,對農村環境衛生實時監控,對農村“臟亂差”現象及時整治,真正打通農村環境衛生整治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此外,為了充分調動村民參與的熱情,各村還實施積分制兌換,以昊苑村為例,通過積分制昊苑村先后評選了10戶“美麗庭院”,家家戶戶形成了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。“你家衛生干凈,可以拍成照片提交過來,發到我們的后臺。審核后就有了積分,提高了他的積極性。”西夏區鎮北堡鎮昊苑村積分超市管理員說。“通過三五年的打造,把整個村子的環境精細化,讓老百姓有信心住在這個地方安居樂業,有長期的發展。”說起昊苑村未來的愿景,村黨支部書記曹東旭很有信心。
數據顯示,自開展人居環境整治以來,西夏區參與群眾達7.2萬人次,清理農村生活垃圾6.5萬噸、農業生產廢棄物1.3萬噸、清理河道溝渠852公里、拆除私搭亂建、違章建筑600余處,轄區村容村貌明顯提升。“按照整村推進的原則,條件成熟一個,整治一個,鞏固一個,并且在各村設立積分超市,鼓勵和倡導廣大村民參與到農村環境整治過程中,在收拾屋子、打掃院子、整治村子行動中,形成人人自覺,人人參與,人人享有的格局,不斷提升各村社的“顏值”,讓老百姓的幸福指數不斷提高。”西夏區農業農村和水務局局長王繼斌說。(記者 張斌斌 侯濤 林蕓 實習生 吳佳怡)